2018年,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、中美“贸易战”及国内经济下行的极大压力,西湖区委、区政府凝心聚力“打造‘四梁八柱’,建设‘幸福西湖’”,全区社会消费品市场才得以平稳发展,总体呈现“稳中趋缓”的态势。2018年,西湖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.47亿元,增长10.3%。总量高出第二的县区近70亿元,继续保持全市乃至全省第一。
一、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
1、从总体运行看,消费市场稳中趋缓
2018年.西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季度增长9.9%,2季度累计增长10.2%,3季度累计增长10.5%,4季度累计增长10.3%。
(如图所示)
2、从规模划分看,限额以下零售额增长较快
2018年,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33.18亿元,逐月累计同比9.1%;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55.29亿元,增长12.3%,高出限上零售额增幅3.2个百分点。
3、从行业消费看,四大行业增幅差异明显
2018年,批发业累计完成零售额54.08亿元,增长4.8%;零售业累计完成零售额269.51亿元,增长11.7%;住宿业累计完成零售额4.9亿元,增长4.6%;餐饮业累计完成零售额59.97亿元,增长9.7%。
(如图所示)
二、消费市场运行特点
1、零售业占消费主导地位明显
2018年,西湖区零售业完成零售额269.51亿元,增长11.7%,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9.4%,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78%,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.3个百分点。
2、餐饮行业增长较快
2018年,全区餐饮业完成零售额59.97亿元,增长9.7%,较去年同期回升3.1个百分点,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4.6%,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.5个百分点。
3、连锁企业助推消费发展
2018年,西湖区13家限上连锁企业累计完成零售额62.51亿元,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.1%,增长22.1%,较2017年高出12.3个百分点,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31.3%,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.3个百分点。
三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1、新增企业参差不齐,拉动乏力
2017、2018年,全区年度和月度新增入库限上企业共计83家,但质量、规模参差不齐(其中1家企业因停业于2018年3月退库,3家企业年度退库,6家企业于2019年1月申报退库),整体带动乏力。
2018年,全区新增限上企业累计实现零售额7.41亿元,占2018年限上累计零售额的5.6%,同比增长25.9%,仅拉动全年限上零售额增长1.6个百分点。
2、网络消费增速明显放缓
以“互联网+”为代表的电子网络购物增速明显放缓。2018年,全区23家电子商务企业完成零售额2.4亿元,同比增长8.6%,较去年同期回落12.2个百分点。
3、物价上涨拉动消费增长
2018年,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然呈增长态势,但据沟通了解,大部分企业认为现在生意比较难做,虽然销售收入有所增加,但由于物价上涨较快,各种成本也随之增加,加上城镇居民购买力有限,实际赢利反而有所减少。
四、对策和建议
1、出台帮扶政策,助力企业发展
区政府相关部门要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,出台相应帮扶政策,助力企业发展。一要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更宽松的政策,让有才能的人愿意来、留得住,解决落实他们在住房、子女教育、医疗等方面的问题;二要组织有关部门定期举办人才招聘会,免费为企业提供招聘平台、降低招聘成本,义务为企业员工培训,甚至可以对吸纳就业人员较多的中小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或奖励;三要主动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线搭桥,及时出台更加灵活宽松的金融政策,让企业融资更加方便快捷,可以考虑设立企业发展引导基金;四要制定更加务实的税费优惠政策,切实减轻企业的负担;五要加大对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,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,让所有企业都能公平的享受到政府的“惠企”政策。
2、积极引导消费升级,培育消费热点
当前,在继续关注医疗、教育、住房、汽车以及基本生活消费等消费热点的同时,还应重点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,依据区域特点,充分发挥区域优势,分层次、有步骤地推进本地区消费结构的稳步升级。
商务、发改等部门应携手区属大型连锁企业,科学规划、统筹兼顾、精心打造、逐步建成一批中小网点配套齐全、高中低档商品品种丰富、商场门店各具特色的商业网络;大力发展大中型超市、连锁店、专卖店、社区便利店等现代流通经营业态,努力提升消费市场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。
3、加快实施“互联网+”战略,大力发展电子商务
一是积极引导传统商贸企业发展诸如电子商务等新业态。传统商贸企业要依托自身实体经济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等资源优势,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经营方式,扩大营销范围,不断开辟增加销量和收入的新渠道;二是积极发展本地新电商,加快实施扶持电商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,打造若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商龙头企业,进一步提高我区网络销售的市场份额,成为消费品市场大力发展的“助推器”。